北京邮电大学
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
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部署,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毕业生创业就业质量,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工作目标
全面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改革的着力点,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推进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强化创新创业理念,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
成立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改革发展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教务处牵头,学生处、团委、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人事处、财务处、资产处、宣传部、校友会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四、主要措施
(一)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根据国家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及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以及相关行业、企业专业人才评价标准,明确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结合我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制定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建立健全我校学科专业预警、准入、退出及调整机制,开展专业评估、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逐步形成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
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多形式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继续推进“叶培大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试点“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全面实施大类培养,打通一级学科和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完善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
(三)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
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知识与能力、就业创业指导、创新创业案例、创业实训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建设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形成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建设、引进一批优质的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实地情境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鼓励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
深化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法,建设教学资源,继续推进“爱课堂”课程平台、专业网站群、实践教学与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等,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
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和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
(五)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和利用率。
积极利用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立一批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扩大覆盖面,促进项目落地转化。继续举办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果展示交流会暨创新论坛,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
加强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建设,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创业者嘉年华、暑期创业实践等。
(六)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
继续实施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等情况折算学分的认定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自主创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情况纳入创新学分管理。
完善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
修订学籍管理规定,针对创新创业学生放宽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业。
(七)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
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
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并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
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并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
将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
加快完善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八)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
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
健全持续化信息服务制度,完善创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学生实时提供国家政策、市场动向等信息,并做好创业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
自主编制专项培训计划,或与有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群团组织、企业联合开发创业培训项目。
(九)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
设立学生创新创业专项经费,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开展相关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创业交流平台建设等。
按规定使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积极支持品学兼优且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学生开展创新科研工作。
建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制度,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优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学生。
(十)加强宣传、交流及监督
大力宣传我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重要性,及时总结推广经验,选树学生创新创业成功典型,丰富宣传形式。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情况列入我校本科、研究生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重点内容,接受社会监督。